提到音乐留学,不能忽略的是英国“皇家”系列的各个院校,而创作类的各个专业,诸如:作曲、音乐制作、电子音乐、影视配乐等又是英国方向热门的音乐创作类申请专业。
如果你正在准备音乐留学,特别是对创作类专业感兴趣,快来听听被“皇家”系列音乐学院录取的SFK同学的故事~
01
对话24FallSFK“皇家”系列音乐学院
录取学员
我是王同学,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留学故事,我来自一所普通高中,所以起初出国学音乐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。但是因为一些个人原因,加之我自己对音乐创作确实比较感兴趣,而欧美的音乐教育也比较前卫,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出国去学音乐制作。
由兴趣而生,沉迷音乐制作的魅力
在我小的时候,就展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,同时我也很喜欢看动漫、二次元的东西,所以会去听很多相关的音乐,慢慢的,我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创作这个类型的音乐,所以在来斯芬克学习之前,我一直是自学研究的状态。
选择音乐制作,父母是很支持我的,他们非常鼓励我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专业去学习、拓展,这样后续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钻研、探索,产出好的结果。
第二,我也咨询了身边比较专业的人士,音乐制作专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专业,需要打好一定的基础,才能轻车熟路地去创作。由于我之前是自学,欠缺器乐演奏、系统和声理论等等基础,所以我找到了斯芬克的老师,帮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。
作品集创作灵感来源
我的作品集中有三首作品,第一首是以《塞尔达传说》为背景创作的作品。我将重型电子音乐和管弦乐融合,表现了主角醒来后奋斗,击败敌人,解放大陆的故事线,通过变换的曲式结构和编排,增加了故事的节奏感。
第二首作品是相对学术一些的声学电子作品,这首是在斯芬克系统学习之后以北欧神话为灵感进行的创作。故事背景是存在两个世界,一冰一火,最后融合在一起后组成了一个充满生命的世界。纯声学的曲子我在声音设计上进行了比较大胆的创作,耳机左边设计成冰的国家,右边则是火的国家,用声音的融合寓意新的世界。
第三首是交互类的作品,我在电脑上做了一些设置,用我的键盘和控制器去操作创作类一个声学电子产品,这是一部偏实验类型的作品,主题是关于LGBTQ这样的少数群体,因为我本身也是其中的一员,所以我希望通过音乐去表达情绪的抗争,鼓励自己战胜焦虑。
我认为音乐它是艺术的一种形式,所有艺术都是这样,包括雕塑、绘画以及装置艺术,归根结底实际上是对艺术家的情绪以及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,它不是一个是完全理性的东西。我想把我的故事通过作品来表达出来,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事情,同时也会让作品拥有灵魂
斯芬克老师系统点拨,助力克服瓶颈
在来斯芬克学习之前,我其实是比较标准的“野路子”,很多基础都不扎实,在斯芬克的学习中,老师一方面帮我提升了音乐技术上的能力。老师为我推荐了很多大师的作品让我去慢慢感受混音的变化,纠正了我在混音方面的误区。
除此之外,像混音母带音色设计、编排、乐理、键盘等老师都在方方面面给了我专业的指导,帮助我夯实了基础。
冲刺“皇家”系列音乐学院的建议
首先,创作类的专业更要夯实基础。无论想要创作什么类型的曲子,基础都很重要,这是万物的基石。
其次,如果觉得语言关很难过,要换一种心态去面对,不要把它当成学科,而是当成工具,甚至可以融入在音乐之中,大量去接触纯英文的内容,你会发现自己的提升其实非常快。
最后,在作品集选题方面要大胆一点,不要有很多的顾虑,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去创作,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去创作好的作品。
王同学的分享相信会给准备冲击音乐制作本科的同学不少灵感,而拿到皇家伯明翰音乐学院、爱丁堡大学、金斯顿大学的胡同学也将分享他的申请经历。
从生态学到音乐制作,超级跨申
我在本科学的是生态学,主要是和动植物相关的一些研究,但是我对音乐创作特别感兴趣,研究生申请这个专业也是下了挺大的决心。
我开始选择生态学的时候,也是对植物比较感兴趣,但系统性学习了一段时间,我发现和预期有差异,于是就想着尽快选择一个更合适自己的专业。加之我在高中的时候,有一定的乐理基础,选择音乐成了一条必然的道路。
虽然说本科学的专业和申请的专业有很大的跨度,但也正是如此,我在创作的时候,反而会加入很多和植物有关的元素,比如:水仙花给我的感觉、我看到的色彩,我会想着把这些融合在音乐之中,这样会有比较独特的听觉体验。
自学混音、担任乐队贝斯手
我是一个比较乐于钻研的人,在正式进入斯芬克学习前,我看了不少关于混音的书籍,刚开始也有很多专业术语比较难懂,我就一点点慢慢地啃,同时我也会上网去看很多教学视频,在这种自学过程中,还是有挺多收获的。
在上学的时候,我作为一名乐队的贝斯手,发现了低频声音的魅力,其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和可变换的元素,这都成为了后来我创作的灵感来源。